第一头条|学习有方|学而时习|习文乐见|春风习来|学习书架
中国习观>正文

【学习有理】改革开放是一个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历史过程

发布时间:2019-01-17 16:40:31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曹川川

徐浩然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毛泽东讲过,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一切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新趋势、新形式最初都是自发地生成,当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层次之后,就会被进步人士意识到,变为自觉的努力。坚定的自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们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克服自发性障碍的结果。


       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具有鲜明的自发性,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据和必然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956年中国提前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严重错误,促使中国共产党反思苏联模式,开始探索符合国情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对苏联暴露出来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错误“要引以为戒”,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等等。尽管1978年之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比较曲折,但中国共产党确实逐渐把握住了历史进步的趋势,提出了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以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


       1978年中国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契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社会主义改革的兴起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对外开放开始起步。改革开放最初的特点是:先易后难,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边实践,边探索,边前行。


       1984年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较上一阶段有显著进展。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新论断,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党第一次专门就改革作出决定。


       1985年3月和5月,中共中央先后作出了关于进行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决定。


       1986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定,实际上是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第一次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全面准确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概念。


       改革开放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演进策略,新趋势、新形式往往在人们的计划和预料之外自发产生、渐渐涌现出规模,这不断促使人们开始认真对待它们,并做出明晰的判断。邓小平于1992年初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这是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一个宣言书,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这篇讲话解决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要进行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形成了系统深刻的认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改革开放由此实现了从自发迈向自觉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40年改革开放何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这是一场具备深厚自发性基础的自觉性运动。由于有了社会主义建设前30年的经验累积和沉痛教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力挽狂澜、应对严峻危机的顽强意志。中国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自觉秉持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步伐更加稳健、措施更加有力。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今天,中国更加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表明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愈加强烈。(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