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习观>正文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机构介绍

发布时间:2019-02-18 11:18:41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魏博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早在20世纪初,李大钊等北京大学的师生就在北大开始了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80多年过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薪火在北大代代相传。成立于1992 年4月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继承了北大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光荣传统,又努力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北大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以及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

办学条件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1992年4月,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讲师12人,管理人员8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学社会主义5个教研室; 社会发展、德育2个研究所;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与国际关系学院共建、国家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

学院现有学生1500人,其中在校本科生近300人,硕士生120人,博士生近40人,成人教育学生1000余人。另外每年有10多位访问学者或进修教师。学院教师现承担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课题31项,主管着全校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除《自然辩证法概论》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公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

专业概况

学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五个二级学科,还有科学社会主义(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还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个本科专业。现有博士研究生37名,硕士研究生52名,本科生175名。

学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既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也要与时俱进的要求,博士点和硕士点在随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调整研究方向,现有的研究方向既体现了学院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和特色,也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理论研究的要求。

历史概况

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1918年,李大钊、高一涵等在北大组织了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名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带领下,又秘密发起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于1921年11月17日在《北京大学日刊 》上刊发《启示》:“本会叫做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以研究关于马克思派的著述为目的”,正式公开宣布研究会的成立,由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何孟雄、罗章龙、刘仁静等19人列名发起。研究会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做过大量的工作,起过重要的作用。从1921年起到1926年,在《北京大学日刊》上都能看到研究会发布的各种《通告》和《启示》。

在中国大学中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式列入课程,公开讲授,并对学生进行考核,也是在北京大学从李大钊开始的。自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和政治系先后开设了“唯物史观”、“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主义的将来”、“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30、40年代,北京大学的一些教授也曾在经济系、政治系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北京大学成立了“新民主主义论教学委员会”,由许德珩、冯至、胡世华、许宝禄、楼邦彦、杨晦、金克木、王铁崖等教授开设专题讲座,张友仁、汪子嵩、李由义、赵宝煦、许世华等任助教。何干之教授等也被聘请来校授课。此后,又成立了“政治课教学委员会”,开设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等课程,从校外又邀请了艾思奇、胡绳、何思敬等著名学者来校授课。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成立了“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和“中国革命史教研室”,负责全校“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两门课程的教学。1959年,北京大学成立“ 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统管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由校长陆平兼任教研室主任。1964年又集中成立了“公共政治理论课研究室”。1978年4月 ,学校重建“马列主义教研室”。1980年,学校成立了“马列主义研究所”,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研机构。1985年,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这些部门,曾经为组织全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92年3月17日,学校作出《关于建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决定》,指出 :“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落实德育首位的一个重要措施。该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负责统一组织全校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的教学和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承担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和党政干部的理论培训任务,并接受学校委托,组织校内各方面的理论力量开展理论研讨活动,逐步把学院建设成我校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研究和培训基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1992年4月2日,学校召开大会,宣布学院的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