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习观>正文

【点赞中国】戏“聚”中英 我在牡丹亭等你

发布时间:2020-06-19 10:00:00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蔚力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汤显祖笔下,一部《牡丹亭》,尝遍生死层层。

“我只怕盛宴易散,良会难逢。”

莎士比亚剧中,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挽歌潇潇。

彼时,东西方文学天幕星河灿烂,汤翁与莎翁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文学巨匠,却彼此不闻。巧合的是,两位世界级戏剧家均于1616年逝世。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英国时提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400年后,汤翁与莎翁终相遇。同时相遇的还有他们的故里——江西省抚州市和英国斯特拉福德镇。

2016年,“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研讨会暨‘抚州文化周’启动仪式”举行。会上,抚州市与斯特拉福区正式签订了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协议,并赠送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合体青铜雕像,作为中英文化交流的见证。

“当时万人空巷,整个城市的居民都集聚在大街上,排着队开展巡游,共同纪念莎士比亚、汤显祖这两位世界文学巨匠,两国人民也非常友好,感觉到一种非常融合的氛围。”江西省副省长、抚州市委书记张鸿星2016年赴斯特拉福德,对当时的画面记忆尤深。

“当地人民对中国文化有一种特别希望接近的愿望,所以我们的《牡丹亭》选段《游园惊梦》在莎士比亚故居花园里演出的时候,来看的民众络绎不绝,我感觉到两国文化是能够产生心灵共鸣的。”

事实上,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身处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背景,是曾经彼此语境下的“他者”。如今,两位“大家”邂逅、两座城市相逢,背后有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双向奔赴与努力,亦有中国走向世界的投影。2016年盛会举行之时,曾有评论,深以为然——“走过文化自弃、文化自卑,走向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今天‘并肩而立’地去纪念中外两位伟大的作家,本身就是民族文化意识的‘原力觉醒’。”

自2016年始,抚州市以戏剧对话世界。抚州与斯特拉福德之间,通过彼此经典的戏剧作品,观照两种文明、两个国度。在表演中、故事中、交流中,二者相向而行。

2017年,抚州临川一中6名学生应邀赴英国参加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3年活动。同年10月,英国爱德华六世国王学校23名师生回访临川一中,体验了高一年级的英语课、语文课并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斯特拉福德区前议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凯特尔说,目前爱德华六世国王学校已经开设汉语课程,很多学生感兴趣并开始学习普通话。

2019年,海外首座牡丹亭在莎士比亚故乡英国斯特拉福德区落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斯特拉福德区给抚州市捐赠了一百多套防护服,还发来慰问电,对中国抗疫给予支持。后来,随着国际疫情蔓延,抚州也及时向斯特拉福德赠送了抗疫物资。

“过去五年我们之间的交流,让我们对彼此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牡丹亭提醒着我们要永远记得两个城市之间的友谊。”斯特拉福德区前议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凯特尔说。

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艾伦·麦克法兰也是《牡丹亭》的戏迷。他表示:“由于国家之间不时出现政治上的分歧,因此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尤为重要。”

艾伦·麦克法兰说,两国关系中最需要的是相互理解,我们不想把关注点集中在政治或经济思想的不同,应该更多关注生活在另一种文化中的人,了解他们的日常以及想法,而能体现这些的往往是文化。“抚州通过戏剧搭桥,这非常棒,因为这有助于增进友谊和理解,而非对抗。”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言——“在命运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在如今的语境下,或许会生发出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