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习观>正文

【点赞中国】寄望青年 让中日友好的青苗沃野千里

发布时间:2020-09-15 10:00:00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蔚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这句话在中日关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1972年之前,在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亲自主持下,中日关系以“民间外交”为开端,通过“以民促官”达到“半官半民”的局面,从而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进而发展为“官民并举”,这是发展中日关系的成功经验。

中日之间,一衣带水是客观事实,而世代友好需要主观努力。“正因为如今中日关系遇到了困难,所以我相信应该重新评价两国民间外交的意义。”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说。

这也是这期节目的初衷。明年将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走在前人搭建的友谊桥上,要正视历史,也期待新的相遇。

“那段历史非常重要”

半个多世纪之前,中日关系打破僵局正是从文体交流开始。

今年5月,日本第一代白毛女“喜儿”的扮演者松山树子去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松山树子女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推动中日友好交流作出重要贡献。这也让中日“芭蕾外交”的佳话再次被年轻人传颂。

1955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创始人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夫妇首次将中国电影《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剧,受到日本民众热烈欢迎。周总理曾称呼松山树子与中国的两位“喜儿”扮演者为“中日友谊的象征”。

1972年,正值中日关系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上海舞剧团(即上海舞蹈学校芭蕾舞《白毛女》剧组 )赴日本公演《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得到了松山芭蕾舞团的鼎力支持。这次访日接触了日本政界,孙平化团长传达了周总理对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的访华邀请,就此打开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大门。

除了“芭蕾外交”,我们熟知的“乒乓外交”也为世人所称道。鸠山由纪夫说:“正因为有这些民间交流,才逐渐打开了两国政府间关系的历史。”

“然而现在,我感觉不仅仅是两国政府间的关系,民间外交与从前相比也大幅减少。”鸠山由纪夫认为,如今,以贬低中日关系为目的的言论会被肆意散布在网上,即使日本的主流媒体,也会存在片面或不准确的信息,如果人们一味地接触这种信息,就会加剧扭曲中日人民对彼此的印象。“对两国关系而言,这会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

“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让现在的人们,不仅仅是成年人、老年人,更要让肩负未来使命的日中两国年轻人增加直接接触的机会。”鸠山由纪夫认为,即便如今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如果能通过线上增加双方交流机会,两国年轻人就会不断增加对彼此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促进日中友好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青年交流是根基

鸠山由纪夫曾在不同场合阐明自己对中日青年交流的看法。他认为,中日交流的根基是青年交流,中日青年应建立一种有来有往的关系。鸠山由纪夫也常年致力于开展中日青年交流活动。“20年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中国进行植树活动。让孩子们一起植树,让青年人接触交流。”

“很多日本青少年到中国来参加植树活动,这个是有很多年历史了。”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廖理纯对日本文化有着深入研究,同时也有着植树造林的毕生追寻。他提到了远山正瑛的故事。

这位来自日本的农学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一直种到97岁。在他的影响下,大批青年志愿者来到中国种树,曾经的荒漠已是如今的绿洲。

廖理纯也曾参加过中日联合植树活动,他看到来自各个高校的学生参与其中。往往在植树之前,年轻人之间还比较生疏,等植树活动结束时,很多中日青年都结为了朋友。植树活动,让大地披绿,也让友谊长青。

“在跟日本青少年沟通时,我发现他们对中国古代史很感兴趣,对汉字也非常感兴趣。我曾经就给他们专门讲中国古代的一个字,和平的‘和’字,告诉他们这个字的本意是什么,我觉得他们特别兴奋。他们有一位青年还说,这回我真的从中国古字的原意了解了大和民族的‘和’是什么意思了。”在廖理纯看来,两国青年间文化的交流可以取得共识,解开一些困惑。

事实上,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一直是两国民间交往的重点。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与发展势头,中日两国共同确定2008年为“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共同签署《关于“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的备忘录》,明确了两国将在文化、学术、环保、科技、媒体、影视、旅游等领域开展一系列青少年交流活动。

2018年,中日双方将2019年定为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并决定在未来5年内开展3万人规模的青少年互访交流。2019年,两国共同组织了逾两千名青少年互访。两国青少年通过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对对方国家的客观、理性认知。

“常怀歉意是必要的”

“我为当年日本兵犯下的罪行道歉,真心希望历史悲剧不再重演。等我植下的和平之树开花结果时,我还会再来。”2013年,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访问,并为纪念馆题词 “友爱和平”,在落款时特意将他名字中的“由”改为“友”。

“在过去的历史里,日本侵略中国,许多中国人民遭到屠杀……我认为要让和平之花绽放,常怀歉意是非常必要的。”鸠山由纪夫说,之所以把名字中的“由”改为“友”,是因为他想推广友爱理念。“友爱一直是我从政的动力,这是我的信念。”

友爱,即保持自己尊严的同时,也认同他人的尊严,而非独善其身。“然而现在的经济思考方式是只要自己好就好、能赚钱就行,我认为这是不行的。如果有一种友爱精神,人们认同彼此之间的差异,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相互帮助,那么和平就会实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笼罩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鸠山由纪夫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定向捐赠的1000个口罩。鸠山由纪夫说,困难之际应该相互帮助,中日关系正应该如此。

正视历史,面向未来

“鸠山由纪夫的友爱思想和墨家的思想很像。”廖理纯说,日本对墨家文化的应用比较广泛,而中国应用儒家文化较多,如果中日两国可以在文化层面多一些沟通,会更有助于两国相互理解。

同时,廖理纯希望中日青少年的活动、交流要延续下去,同时可以再突破,比如在两国文化比较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有文化方面互相理解了,人们才可以真正地彼此认同。”

鸠山由纪夫则提出建立“校园亚洲”的构想,让中国、日本、韩国的学生视亚洲为一个校园,“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让日本、中国和韩国重视过去的历史,但是面向未来,更好地建立起彼此间的合作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中日关系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中国政府支持两国民间交流,鼓励两国各界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踊跃投身中日友好事业,期待两国青年坚定友好信念,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中日友好长成大树、长成茂密的森林,让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