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8 09:00:00 | 来源:中国网 | 责任编辑:蔚力
典故出处
[ 清] 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典故释义
经历千种磨难万种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号称“三绝”,擅长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郑燮自幼家境贫寒,少时随父读书,八九岁时已能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康熙五十二年(1713),郑燮考中秀才,但在之后的举人考试中屡试不中。由于生活贫困,他便来到扬州以卖画为生。郑燮在扬州居住十载,结识了金农、黄慎等画友,这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他喜好放言高论、点评人物,因而博得狂名。
雍正十年(1732),郑燮终于考中举人。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此后一年,他滞留北京以图仕进,未果,次年回到扬州。郑燮喜好讥讽奸恶,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图挂在犯人身上,借以警世醒民。五十岁时,郑燮任山东范县知县。他在任职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乾隆十一年(1746),郑燮任山东潍县县令。其间正值山东发生大饥荒,经常出现人吃人现象,他开仓赈灾,救助百姓无数。
乾隆十三年(1748)秋熟之时,潍县灾情逐渐缓解,饥民也络绎返乡,郑燮特地作文章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由于郑燮体恤百姓,时常为他们的利益着想,因此深得百姓拥戴。在潍县任县令期间,郑燮的艺术创作达到了高峰,名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便作于这一时期。但十数年的官宦生涯也让他洞察了官场的黑暗,自觉抱负难以实现,归隐之意与日俱增。最终,他因与上官不和而辞官归去。
辞官以后,郑燮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画友诗酒唱和。郑燮胸襟坦荡,卖画时不像一般文人画家那样遮遮掩掩,他还专门拟了“板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乾隆三十年(1765),郑燮去世,享年七十三岁。他虽颠沛一生,但坚韧不拔,从不向恶势力低头,如磐石般坚定,如清竹般劲挺。他所作名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这种高尚人格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