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同文明、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整个世界紧要而迫切的任务。作为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和悠久历史的国家,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怎样理解这一问题?会给出怎样的方案?这是全世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中国对这个问题鲜明的回答。这个回答真切地表明,中国把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努力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提供鲜明而独特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国家关系格局的变化和调整,与大国力量对比的变化息息相关,但根本上还在于冷战结束后旧的世界间矛盾向新的国家间矛盾的转化。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其《文明史纲》中说,对于西方人而言,将文明理解为“复数形式”只是19世纪之后的事情,而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后很长的历史中,西方人始终以西方文明为基准理解其他文明,将文明理解为“单数形式”。即是说,西方文明因其与工业文明的共振而代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方向,因而成为终结其他文明的文明的单数。但是,“由西方输出的‘工业文明’仅是整个西方文明的特征之一而已。世界接受了它,并非就是在接纳西方文明之整体,事实远非如此。”因此,在今天“单数形式的文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其权威性”。
在当今世界,“单数形式的文明”已经成为一种不受欢迎的观念,与此同时,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明间的联系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多样性与一体化并存,这是当今世界的基本图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命运相连、安危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种世界图景所要求的恰恰是和而不同的多样性共存。冷战时期,那种弱肉强食、你死我活、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已经过时。面对环境恶化、重大疾病威胁、核威胁、贫困等重大全球性问题,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单独应对,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面对日益深刻关联而又深度分裂的世界,面对日益深化的现代性困境和全球性危机,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可以宣称能够提供唯一正确的解决方案。以西方文明为圭臬的单数文明所提供的标准日益显现出历史局限性,由此世界只能在文明的复数形式下寻求普遍接受的解决方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历史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这一中国方案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理想,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意味着近代以来饱受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所走过的这条道路,是在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成的,蕴含着独特的中国智慧;这条道路是在不同于自由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基上建立起来的,蕴含着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这条道路的成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而不同的“和合理念”,主张“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推崇不同文化之间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因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提出提供了文化滋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为了某个“单数文明”的独家利益,而是符合各国人民愿望和根本利益。从长远历史角度看,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近代的出现极大地推进了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过程,资本的扩张过程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大大加速了现代世界的形成。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的无限扩张也带来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一系列西方思想家所深惧的“现代性问题”和“现代性病症”。从当前看,世界发展正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一方面,发展鸿沟日益加深,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和难民潮相伴而生,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面临重大挑战。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低迷,也使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面临困难,而当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受到影响的时候,质疑全球化的声音开始出现,形成各种社会政治思潮激烈交锋的乱局。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方向。推动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实践,不仅符合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且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的崇高理想和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必须依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奋斗。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在经济上,世界各国无论处于怎样的现代化发展水平,都要同舟共济,在亲诚惠容的原则下促进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使自己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之中,而不是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更不是见利忘义,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国之上。在政治上,应当秉持国家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对抗思维,走对话协商的道路,不走强权政治道路。在文化上,不同国家、民族、文明、宗教之间,应当秉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在交流中超越隔阂,在互鉴中超越冲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态上,各国应当摒弃以邻为壑的狭隘利益观,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发展水平承担生态责任,共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也是一种崇高的实践,沿着这条道路,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