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需要从理论和历史、现实和未来全面把握。
(一) 理论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中产生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其他社会一样,社会主义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但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直接发展动力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贡献,也是改革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即通过自身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思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呈现出勃勃生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锐意改革,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为生产力发展扫清障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在世界经济年均增速 2.8% 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向全面小康迈进,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上等收入国家。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产生和发展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不会一劳永逸,只能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着的。
(二) 现实和未来: 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抓住机遇,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于改革,但重点强调的是全面深化。
解决现实问题,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必须用改革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能否顺利建成、关系着“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而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这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因为这些问题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是统筹推进所有领域改革,不是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几个领域改革,并且是各项改革协同配合、整体推进。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为此,必须深化全面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这是极其浩大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关系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邓小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曾说过“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
纵观世界,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变革,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和兴起。抓住和用好机遇,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现在,我国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塑造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能力大幅提高; 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精气神高涨。总起来看,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激发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才能赢得战略主动。
本文节选自《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七期 原标题为《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