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彩观点

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发布时间:2019-02-18 16:12:42 | 来源:今日中国 | 作者:黄承伟 | 责任编辑:魏博

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中国曾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国家救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扶危济困、改善民生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从先秦诸子百家倡导的“仁爱”、“民本”、“兼爱”、“大同”等思想理念,到中国共产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使命追求,消除贫困始终是华夏民族孜孜不倦的向往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九十七年来,一直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使命。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六十九年前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1年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部署,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中国扶贫开发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阶段。经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取得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减贫幅度达到70%;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是1994年至2010年间年均减贫人数的两倍多。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7%。2013-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4%,实际增速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9.8%,比2012年提高7.7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住钢筋混凝土房或砖混材料房的农户占57.1%,自然村通电率接近100%,通电话率98.2%。贫困县数量实现了首次减少,2016年有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促进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业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生态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退耕还林等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奠定了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有机结合的基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强度集中投入,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条件的明显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明显提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退出等精准扶贫方略实施,明显提高了贫困地区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激发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基础,是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根本,也是全球贫困治理共同面临的难题。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一个根本要义,就是通过把扶贫通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题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

——培养锤炼了一大批干部和人才。到贫困村和群众一起脱贫攻坚,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最好形式之一。脱贫攻坚各种各样政策的落实,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支撑和支持。把干部锻炼培养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把真正能干的干部派下去,若干年后,这些干部中就会出现一批对乡村有感情、懂农村、懂农民的国家治理骨干。

——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实践证明,脱贫攻坚对整个社会扶贫济困氛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更和谐的发展氛围,都是一个重要抓手和载体。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地区在支持西部地区减贫发展的同时,拓展了自身发展空间,彰显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定点扶贫,不仅为定点帮扶县带来资金项目、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新市场,而且定点扶贫成为中央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了解农村、密切干群关系、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广泛动员民营经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扶贫济困的本质情感,在帮扶中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展现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贫困治理体系的巨大国际价值。一是以实施综合性扶贫策略回应发展中国家扶贫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二是发挥政府在减贫中的主导作用以回应全球经济增长带动减贫弱化的普遍趋势。三是中国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经过大规模实践检验的自上而下、分级负责、逐级分解与自下而上、村民民主评议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为有效解决贫困瞄准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法。

联合国秘书长专门为2017年10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减贫发展高层论坛撰写贺信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联合国粮农组织减贫项目官员安娜·坎波斯近日表示,“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巨大成果是因为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且在扶贫方面有清晰的目标。中国在减贫领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法国著名经济学家米歇尔·阿列塔指出,“中国的扶贫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这表明,“习近平精准扶贫方略就是解决全球贫困问题的唯一路径”,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了中国特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也成为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未来三年,中国将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坚定信心决心,坚持精准扶贫方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着力培育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坚决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黄承伟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