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精选

中英关系,波折之后彻底解冻

发布时间:2020-05-21 15:07: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赵磊 | 责任编辑:曹川川

赵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欧亚大陆两端的两个重要国家,在重要的历史时刻牵手。10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英国开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十年来对英国的首次国事访问。这十年来,中英关系经历了较大波折,尤其是在西藏、达赖喇嘛问题上,甚至一段时期内处在冰点,这次访问则是对冰点的彻底解冻。

“黄金年”

解冻首先体现在英国首相卡梅伦高调评价中英关系上。卡梅伦说,2015年是中英关系的黄金年,未来五年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两个“黄金”的说法,在以往英国首相的对外表态中是罕见的,英国甚至很少以这样的言辞去描述英美关系。这样的表态,和卡梅伦此前的风格,以及英国的传统外交风格很不一样。英国的风格一直是“光荣孤立”,保持相对超脱态度,甚至在欧洲事务上也是如此。这说明英国目前对中国的重视非同一般。

同时,中国也非常看重这次访问。一般中国领导人到欧洲访问,都要顺访多个国家,而这次习近平从联合国访问归来后单独访问英国,而且行程非常满,规格很高,再考虑到今年3月以来英国在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亚投行)等问题上的表态,可以大胆地预测,将近半世纪的大西洋时代,开始慢慢地向欧亚大陆时代转向。大西洋时代以西方基督教工业、金融、商业文明为主导,主要是海洋文明,欧亚大陆时代则是海陆并举。中国和英国的走近,是欧亚大陆两端最重要国家的牵手,这对于地缘战略和全球国际关系的版图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来说,本次访问有三次小特点。第一是预热很久。在今年春天,英国就通过卡梅伦给中国人民拜年这样的方式,传递了善意。英国在年初时就邀请习近平访问。第二是关键给力。到目前为止,中国今年的几件外交大事,英国都深度参与。今年3月,当相关国家还在讨论是不是要加入亚投行,特别是美国一再给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友施压时,英国就采取非常灵活的态度,率先从西方国家突围,拥抱亚投行,而且卡梅伦表示,英国将做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的支持者。第三是亲密会晤:在两国关系亲密到一定程度后,邀请领导人拜访私人的乡间别墅,凸显领导人私人关系的密切。综上所述,本次习近平访英很有看点。

英国对中国的重视,再次凸显了英国的商业主义。人文主义和商业主义是英国文化的两个精髓,人文主义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有共鸣。今年3月英国率先支持亚投行,就是对中国“一带一路”构想的回应。今年3月之前,西方国家之所以会对“一带一路”感到迟疑,原因之一就是,那时中国对外表述的“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或者“64+1”。那时笔者曾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因为如果仔细梳理,会发现一些关键国家没有上榜,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我们可以发现,在英国表态支持亚投行后,中国对“一带一路”的范围界定也在扩大,不再局限为古丝绸之路曾经过的国家。英国并非古丝绸之路沿线国,但却力争成为现实版的“一带一路”的参与国。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部振兴计划和北部经济带,在内容和概念上都和“一带一路”高度匹配。这次习近平也会访问英格兰北部的一些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等。

合作重点

在本次访问中,中英两国有五大合作重点,基本上和“一带一路”的“五通”建设高度匹配:政策、道路物流、贸易、金融,以及人心和人文相通。这次访问的签约、座谈和会晤,基本上落脚点都会放在“五通”建设上。

第一个合作重点是基础设施。以核电为例,中英合作项目具有高度的代表性。此前中国海外核电项目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等,而这次直接进入传统工业强国英国,代表意义很大,说明中国核电建设不仅能满足一般国家的需要,对高标准的发达国家同样适用。如果通过核电,能实现中英双方的利益对接,中国相当于是在英国最需要的时候出力,效果会很好,对于“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国际产能合作有巨大的示范效应。

基础设施合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高铁。中英高铁合作项目,是实现基础设施相通的标志性项目。这次中英高铁合作项目签约,说明中国高铁已在全球开花,包括欧洲、美国和东盟。中国高铁带出的不仅是基建,还有中国的管理和标准,是全产业链的“走出去”,是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拓展。

第二个合作重点是金融。英国是老牌金融帝国,认为伦敦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现在英国和伦敦正在通过中国金融活力重新展现潜力。英国成为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的首个西方国家,首个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的发达国家,推动了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和离岸金融的发展,这将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互通。

第三个合作领域是人文,这恰恰是中英关系的短板。这次预计中英可以在动漫、影视、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达成合作,同时足球合作也很有潜力。教育和留学是另一个重点。赴英留学在中国已经成为时尚,英国的优秀奖学金项目,在中国精英人群中也很受欢迎。

第四是媒体合作。崛起国家需要在标准和话语权上发力。中国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而英国有很多国际上重要的媒体资源,拥有着话语权,中国要真正崛起,赢得世界的尊重,就必须有话语权和媒体影响力。

第五是国际事务。中英两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一直保持良好的沟通,特别是南苏丹问题,比如在小武器控制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在近期的联合国大会上表态将成立8000人的维和待命部队,而英国对中国维和部队的发展也有贡献,为中国培训维和人员和教官。在反恐、防止核扩散、非洲热点地区维和等方面,中英都有很好的沟通与合作。

挑战

不过,从本质上讲,这次中英走近还是利益使然。英国经济遇到瓶颈,有很多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如英格兰北部经济带建设,工业2050战略,以及核电和高铁项目的实施,都需要中国。美国重返亚太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提升美国经济,英国和中国走近也是为了提振经济。很长时间里,英国被美国称为“小伙伴”,缺乏个性和独立性。而卡梅伦正在重新塑造英国。英国希望通过这个机会重新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因为中国是世界聚光灯所在,所以跟中国走得近的国家,也会被聚光灯照射到。英国希望通过这个方法,让美国重新审视对英政策和对英战略。

但需要强调的是,英国重视中国并不是背弃美国,而是商业主义的基因决定的。英国和欧洲的价值观外交并未丢弃,不能认为它们在经济上和中国走近,人权和价值观标准就会降低,未来这方面尤其是西藏问题,仍然可能成为中英关系的导火索。

中英两国在交往时,需要发现各自的痛点和短板。目前相当多的英国普通人对中国不了解。笔者走访发现,英国书店中关于中国的书籍少得可怜,仅有的一些也往往是描绘一个神秘异类的中国。片面的知识难以铺设平坦顺畅的合作道路。中英两国需要相互了解,实现人心互通,因为不了解就很难相互尊重。习近平访英是一个契机,但未来两国在走向深度合作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痛点需要克服,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原载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作者授权中国网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