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08 16:33:10 | 来源:《求是》 | 责任编辑:扶贫观 治国理政观
紧抓中心尊重规律 开拓担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卢中原
我读完《摆脱贫困》一书后有三点最深刻的体会。
“紧抓中心”。这本书从开篇到最后一篇再到它的跋,一以贯之的主旨是“把经济建设当作最大的政治”。习近平同志下乡调研,看到一个乡里满墙锦旗,这个优秀那个第一,就是没有经济建设方面的,他说这“不风光”。那时他就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大家都要围绕这个主旋律齐声合唱。作者郑重告诫大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在生产力的解放中,在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在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中,在与外部世界日益广泛的交往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尊重规律”。要领导好地方各项工作,在紧抓中心的大前提下,首先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去认识规律,在摆脱贫困、发展地方经济、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同志以身作则,带领干部“四下基层”,了解区情民情,共商脱贫的路径。他反复讲贫困地区不要有超现实的幻想,并指出仅靠几个大项目来脱贫的想法“不切合实际”,应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针。书中强调扶贫“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在经济建设中要克服急躁情绪和短期行为,脚踏实地开展工作,这是尊重规律的体现。同时,习近平同志认为尊重规律并不等于把自己束缚起来,还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新形势带来的新事物、新规律。
“开拓担当”。书中提出的“滴水穿石”精神、“接力棒”精神,以及贫困地区要树立商品经济观念,摆脱意识和思想上的贫困,等等,在今天都是非常可贵的。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行动至上”。习近平同志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他还说,“我是崇尚行动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排除各种干扰,落实到行动上;认识和把握规律,最终也要体现在摆脱贫困和深化改革开放的行动上。习近平同志激励大家要发扬“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倡导敢为天下先、冒一点风险的精神。在全书结尾,他还重申了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关于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论述。所有这些,都折射出作者的精神追求和力量源泉,足以使我们深长思之。
以“七个坚持”绘就脱贫蓝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范恒山
《摆脱贫困》一书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内涵丰富、谋划深远的理念和观点,深刻地阐述了推进闽东地区脱贫发展的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后,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先后深入河北、甘肃、湖南等省的贫困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重要指示。这些重要讲话和指示,与《摆脱贫困》一书中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对于做好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11年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国家采取了强度更大、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动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多,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艰巨。要确保如期完成中央确定的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确保贫困地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科学的理念、更扎实的工作,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
面对日益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和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摆脱贫困》一书提出的重要论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思想武器,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做实。当前,要把握好“七个坚持”:一是坚持“滴水穿石”和“钉钉子”精神,使贫困地区“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推动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三是坚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路子;四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为贫困地区脱贫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五是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六是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一起抓,形成脱贫致富强有力的支撑体系;七是坚持抓好基层党建和作风建设,打造扶贫第一线的“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