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先锋

【学习先锋】刘月宁抱琴走世界 音乐是各国人民间的“通心河”

发布时间:2020-04-14 09:4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蔚力

【编者按】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方式,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中国扬琴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在以音乐为载体的中外文化交流中独树一帜,备受海内外大众喜爱,在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世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及中东欧分会会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及九三学社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亚洲扬琴协会创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孔子学院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刘月宁博士,分享她携琴走世界的故事,也讲述了她以琴为媒,弹奏中国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艺术交流与合作的思考和建议。

“扬琴这件乐器,本身就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产物。”刘月宁向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平台)记者介绍,扬琴最早源于亚述、波斯等古代中东国家,明朝末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进,现已成为本土化了的中国民族乐器。

刘月宁学扬琴纯属于机缘巧合。9岁时,她受洛阳铜加工厂工人师傅张五十启蒙与扬琴结缘,后师从著名扬琴艺术家桂习礼、项祖华。1977年,12岁的她凭借一曲《映山红》震惊四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次年还是以一曲扬琴独奏《映山红》走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并参与录制了反映国家改革招生后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少年音乐人才的新闻纪录影片《春蕾》。《春蕾》在中国及100多个驻外使领馆播放。“从那之后,如何把扬琴这件事情做好,冥冥之中仿佛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刘月宁感慨道。

携琴而行,让音乐成为不同国度的“通心河”

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一直是刘月宁的工作理念和目标。回首过去八年,在走出去巡演、巡讲、巡展的同时,刘月宁也主动邀请各国音乐大师、艺术家来华分享交流。在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道路上,她步履不停。

刘月宁说,在人文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文化认同是前提和关键,只有认同,才有可能被接受。文化认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才是我们分享与交流的法宝。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刘月宁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她坦言,刚开始想把中国音乐课程作为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的学分课,纳入其主流课堂,但遭到对方的误解和质疑,对方甚至认为这是文化入侵。后来通过不断地沟通交流,她最终用诚意打动对方并消除了误解,成功在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设立了3门学分选修课。刘月宁介绍,现在又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丹麦的部分中小学也开设有中国音乐课、分享课和工作坊等,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中国文化和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世界是欢迎的、需要的。

如今,丹麦的音乐孔子学院已成为辐射欧洲的一张中国文化名片。2019年,中央音乐学院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合作创建了全球第一个音乐孔子课堂,并同时成立了中乌合璧的“八音”乐团。

此外,英国曼城切塔姆音乐学校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结盟的全球首个中文音乐教室也即将揭牌运行。所谓和而不同,和是友善相处互相欣赏的文化交流基础,不同是各有特色的艺术规律。刘月宁说,作为中国艺术家,不仅要了解他国音乐与文化,更要知道中国音乐与其他国家音乐的不同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相通”,我的体会是,音乐是流淌在不同国度人民之间的“通心河”。

履职建言,呼吁政府更加支持艺术教育

“老政协!”担任全国政协委员8年之久,刘月宁为艺术教育的鼓呼受到各方的关注。2013年,她曾提出关于“设立海外传播专项艺术基金”的提案,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文旅部(原文化部)随后推出了“国家艺术基金”。 

委员履职

目前,刘月宁还持续关注“盯”着两个领域,其一是中国音乐的海外传播,她希望通过建立学位或新学科更进一步地促进中国音乐文化在海外的深入影响力;其二是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一门乐器,而是通过学乐器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个人修养,完善人格。”刘月宁呼吁政府加大、加强对艺术教育的支持,也呼吁社会尤其是家长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艺术教育的良好作用。

“近几年,随着民办艺术教育土壤的不断改善,境况有了显著改变,从无人管辖到规范运营,从业余到逐步走向专业化,民办艺术教育得到了政府各级部门的重视和家长们的认知和支持,正在快速发展。”刘月宁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音乐教育人才进入民办艺术教育,民办艺术教育已然成为专业艺术教育很重要的土壤,政府部门需要再加强正向引导,促进其为繁荣中国的艺术教育赋能。

守正创新,让中国扬琴“领跑”世界

就当前发展态势而言,在世界扬琴家族中,中国扬琴有较高的地位、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教育教学体系。中国扬琴发展日渐繁荣,离不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在中国演变的数百年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扬琴在制作、演奏、创作、教学、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与刚传入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认为,在前几代人努力的基础上,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对中国扬琴的创作范式和乐器进行改革完善,以便更好地融入世界。”刘月宁自信地说,音乐教育是专业的艺术教育,没有守正就没有根,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2019年刘月宁教授与乐器厂合作,带领“茉莉花”团队新研制的便携式茉莉系列中国扬琴,就是为了促进中国扬琴国际化发展而做出的革新。

扬琴艺术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既是一个民族传统文明的历史积淀,也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刘月宁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展开更多合作,促进中外音乐交流互鉴,同时也希望培养出一批热爱中国音乐文化的外国学生人才,成为未来的“中国音乐专家。

“我认为中国扬琴将会成为世界扬琴家族的领跑者。”刘月宁看着教室里课间玩闹的“小茉莉”说,这批孩子最小的只有4岁,她们对扬琴的喜爱和表现让人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