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慕课

第十八期:为全球摆脱平贫困提供中国智慧

发布时间:2020-10-15 08:3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接续奋斗,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也为世界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长期以来,贫困是困扰全球发展与全球治理的一大难题。在2000年联合国确定的千年发展目标中,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居于首位。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仍然位列首位。在全球治理面临的“四大赤字”中,发展赤字是其中重要一项。中国在消除贫困领域展现的决心和能力、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界反贫困作出了重大贡献。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治体制、社会历史文化千差万别,很难有统一的减贫模式。然而,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的减贫实践在很多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经验。

致力于以发展实现减贫。过去40多年,中国通过经济快速发展为减贫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在产业层面,随着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既带动服务业和农业发展,也大大加快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村贫困人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最低工资标准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不断提高。在区域层面,经济率先发展地区通过产业梯度转移,拉动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级政府的可支配资源大幅增加,从而有能力推动减贫工作持续开展。

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会造成许多社会矛盾。解决这一难题,常见的做法是转移支付。在中国的减贫实践中,除了加强转移支付,一条重要经验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其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发达地区的发展拓展了市场,从而将欠发达地区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实践证明,这是实现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双赢的重要举措。

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村人口参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发展中国家,许多贫困人口集中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村和农业部门,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比较突出。在中国的减贫实践中,农民尤其是贫困人口外出打工是减贫见效最快的一个手段。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88亿人。他们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业和农村进入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服务业和城市,不仅快速有效地实现了自身脱贫,而且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各级政府在推动农民工进城方面,努力提供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诸多制度便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中国始终坚持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这使中国的减贫实践在惠及自身的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摆脱贫困、共同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比如,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