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用典

【学习用典】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发布时间:2021-02-25 09:0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蔚力

典故出处

[战国]《孟子·滕文公上》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典故释义

人们出入劳作时相互伴随,抵御盗寇时互相帮助。

滕文公是战国时期滕国的国君,其先祖是周武王之弟。滕文公做太子时,十分好学,曾四处游历,拜访贤者,请教为君之道。滕文公的父亲滕定公去世时,滕文公行三年之丧,穿粗布之衣,以稀粥为食。此举遭到宗室亲戚和文武百官的反对,但滕文公遵从内心,坚持守孝。

滕文公曾向孟子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孟子表示“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并建议滕文公按照百姓收获的十分之一收税,以保证百姓富足。滕国兵弱,夹在齐、楚两个大国之间,常常被迫陷入战乱。滕文公想选择一方作为依附,以保境安民,孟子却不认同。孟子建议滕文公深挖护城河、巩固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家园。如此一来,百姓们齐心协力,便无惧大国欺凌。

乡里之间,人们出入时相互结伴,彼此帮助,守卫防盗,互相帮衬,使彼此亲近和睦,滕国内部也得到了安宁。楚国有一位名叫许行的人,崇奉神农氏,因为听说滕文公施行仁政,便请求到滕国定居。滕文公赐给许行一个住处,许行带着他的族人、门生前往定居,以编织草鞋、席子为生。

从此,世人皆知滕文公仁爱贤明,纷纷前往滕国。宋国陈良的门徒陈相与陈辛背着农具不远千里来到滕国,表示要做贤君的百姓。滕国很快人丁兴旺起来,国家富足,贤君滕文公也因此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