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用典

【学习用典】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发布时间:2021-06-18 09:0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蔚力

典故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

典故释义

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只要辛勤劳作,国力就不会匮乏。

公元前597 年,楚庄王派兵包围了郑国都城,郑国人恐慌不已,抱头痛哭,以为就要亡国了。郑襄公脱去衣服,牵着羊去面见楚庄王,恳求楚庄王不要灭了郑国,郑国甘愿臣服于楚国。楚庄王听了这话便答应与郑国和谈,并下令退兵三十里,郑襄公之弟到楚国做了人质。

当时,晋国与楚国争霸中原。晋景公听说楚庄王攻打郑国,便派大将荀林父、赵朔前去营救。军队刚到达黄河边上,就听说郑国已经跟楚国讲和,荀林父觉得再出兵没有什么意义,打算撤军。

郑襄公听说晋军来了,生出反悔之心,派人去见荀林父,想要与晋国联合跟楚国开战。 赵朔也认为,此时和郑国联合可能是大败楚国的大好时机,晋国也能长久安宁。楚庄王见此便将大军驻扎在黄河边,与晋军对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晋国部将栾书向荀林父、赵朔进言道:“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只要辛勤劳作,国力就不会匮乏,无谓的战争只会劳民伤财,自取灭亡。”荀林父和赵朔听了,认为栾书的话才是能使晋国长久安宁的良言,于是撤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