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用典

【学习用典】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发布时间:2021-06-25 09:0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蔚力

典故出处

[ 战国]《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典故释义

雕刻东西,如果刻几下就放弃,那么腐朽的木头也无法刻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属和石头也可以被镂空。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清初著名史学家。他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八岁时就能全篇背诵《扬子法言》。少年时,万斯同读遍了家中所藏的书籍,后专攻“二十一史”,并受业于浙东著名史学家黄宗羲。后又前往天一阁博览藏书,学识精进,博通诸史,尤其熟悉明代史实。万斯同受其父和老师的教诲,崇尚气节,以明朝遗民自居,绝意仕途。后来,他有感于唐代以后所修的史书错谬百出,便立志修史。

康熙十七年(1678),浙江巡抚推荐万斯同应博学鸿词科,他力辞不就。次年,清廷下诏修《明史》,总裁官徐元文推荐万斯同入史馆,他再次推辞。黄宗羲觉得修《明史》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业,于是建议万斯同参与此事。最终,万斯同以布衣的身份参与修史,不入府衙,不受俸禄,寓居于徐元文家中,专心修《明史》。万斯同熟悉自汉代以后的制度沿革和明代史实。当时,参与编纂的官员有五六十人,他们每次写成初稿后都要送给万斯同审核。万斯同每看完一篇初稿就予以指正,无一谬误。

万斯同修史态度非常严谨,其所修《明史稿》在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徐元文之后,大学士张玉书、陈廷敬,尚书王鸿绪相继担任编纂《明史》的总裁官,均请万斯同继续修《明史》,并对他以礼相待。万斯同修《明史》,前后耗费十九年,编纂过程异常艰辛。他以所学之长,撰成《明史列传》三百卷、《明史表》十三卷、《宰辅会考》八卷、《河渠志》十二卷,最终手定《明史稿》五百卷。

万斯同多年笔耕不辍,不慕名利,态度谦恭,与人交往都自称“布衣万斯同”。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人学子,无不尊称他为“万先生”。他曾多次在京城讲学,纵论古今,评论中肯,广受赞赏。晚年时,万斯同双目失明,仍口授答问、讲学,为史学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康熙四十一年(1702),万斯同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乾隆四年(1739),经过数次易稿,《明史》正式刊行。